科技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动态 > 正文

学习 “时代楷模” 杨士莪院士

发布时间:2024-12-02阅读数:

2024年11月28日下午,科技党支部开展了学习 “时代楷模” 杨士莪院士的学习活动,活动由丑修建院长主持,全体科研院人员参加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,我国高等教育与科研事业的璀璨星空中,杨士莪院士犹如一颗极为耀眼的恒星,持续散发着令人敬仰的光辉。身为中北大学科研院的一名科管人员,在深入学习杨士莪院士的事迹与精神后,内心受到了极为强烈的触动与深刻的启迪,从中汲取到了无尽的智慧与奋勇前行的力量。

一、严谨治学,追求卓越

杨士莪院士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守严谨治学的态度,对每一个数据、每一次实验都一丝不苟。他深知在科学的殿堂里,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,精准的数据是构建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石。无论是在早期的潜艇噪声研究中,还是在后来拓展到的水声学多个领域的探索里,他都以极为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及团队成员。这种严谨精神在当今科研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,它提醒我们在科研管理工作中,要注重对科研项目过程的精细化把控,从项目申报时对研究方案可行性与科学性的严格审核,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数据采集、实验进展的密切跟踪,再到项目结题时对成果质量的全面评估,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严谨的规范与标准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科研项目的高质量完成,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,在追求卓越的科研之路上稳步迈进。

二、勇于创新,敢为人先

杨士莪院士在其科研生涯中,始终勇于挑战未知领域,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。在水声学研究领域,他不断提出创新性的理论与方法,为我国水下声学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。他不满足于已有成果,持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与技术手段,这种创新精神是推动科研进步的核心动力。对于我们科管人员而言,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的创新尝试,在科研资源分配上适当向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倾斜。搭建创新交流平台,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相互启发、合作创新。营造勇于创新、宽容失败的科研文化氛围,让科研人员能够毫无顾虑地投身于创新研究中,为学校在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有利条件。

三、淡泊名利,潜心科研

杨士莪院士一生淡泊名利,他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都倾注于水声学的科研与教学事业之中。他不被外界的喧嚣与诱惑所干扰,专注于学术研究的纯粹追求。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浪潮下,科研领域也面临着诸多利益诱惑与浮躁风气的冲击。我们科管人员要以杨士莪院士为榜样,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。在科研评价体系中,注重对科研成果质量与学术贡献的考量,而非单纯以论文数量、项目经费等量化指标论英雄。为科研人员创造宁静致远的科研环境,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在科研的海洋中潜心探索,真正做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科研成果,为学校科研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四、立德树人,培育英才

杨士莪院士不仅在科研上成就斐然,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堪称楷模。他以渊博的学识、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,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科研人才。他注重学生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,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,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潜力。作为科管人员,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在学校科研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。积极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,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,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研知识与方法。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,提高其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。通过构建完善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,为学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力量,确保科研工作薪火相传、后继有人。

五、矢志报国,担当使命

杨士莪院士始终心怀祖国,将个人的科研事业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紧密相连。他深知水声学研究对于我国国防安全与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性,一生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水声专业人才,推动我国水下声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他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。在科研管理工作中,我们要引导科研人员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与使命感,鼓励他们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与任务。加强与国防科研机构、企业的合作与交流,促进科研成果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转化应用。让学校的科研工作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北大学的科研智慧与力量。

通过对 “时代楷模” 杨士莪院士的深入学习,深刻认识到作为科管人员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科研院所有人员将以杨士莪院士的精神为指引,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。在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中,积极践行严谨治学、勇于创新、淡泊名利、立德树人、矢志报国的理念,努力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条件,推动中北大学科研事业向着更高质量、更具创新力、更有影响力的方向蓬勃发展。


 

           科学技术研究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4年11月28日